“AI 赋能・教学焕新”
——浦东新区中职学校所有学科杨晓红名师基地与高嬿学科工作坊联合开展 “AI 智能体基础与教学新思路” 专题研修(一)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破解教师在 AI 应用中的实操难题,2025 年 10 月 15 日,浦东新区中职学校杨晓红名师基地联合高嬿学科工作坊,开展 “AI 智能体基础与教学新思路” 专题研修活动。来自杨晓红名师基地、高嬿学科工作坊、本校及新疆莎车技师学院、福建大田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师代表齐聚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共同探索 AI 智能体赋能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

启幕:杨校长提纲挈领,锚定研修方向
活动开场,基地主持人杨晓红校长发表致辞,为本次研修奠定了 “理实结合、以用为要” 的基调。她强调,当下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场景,已成为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工具,而教师的核心挑战是 “如何将 AI 技术精准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杨校长指出,基地秉持 “问题导向、成果输出” 理念,本次活动旨在让教师 “带着困惑来、揣着方案走”,使 AI 智能体切实服务日常教学。与此同时,她向大家介绍了培训专家——AI 应用导师孙迎,并提及孙迎身兼数职:既是芝问科技(AI + 教育)的总经理,也是喜马拉雅科技的教育产品经理、哔哩哔哩课堂 B 端项目经理以及虎课在线教育平台的内容总监。此外,作为国家级 AIGC 培训主讲,她已为 1000 多位院校教师提供过 AI 应用现场培训。杨校长十分认可孙迎 “深谙 AI 技术逻辑,熟知教育场景” 的显著优势,觉得她的丰富经验能够给教师们带来全方位的启发。此外,她对远道而来的新疆、福建两地教师及本校、基地、工作坊的教师代表表示欢迎,期待跨区域、跨团队交流能碰撞出创新火花。
主体:AI 应用导师“理论 + 实操” 培训,拆解 AI 智能体教学路径
AI 应用导师孙迎以 “实用、可落地” 为核心要点,围绕 “AI 智能体基础原理 + 教学场景实战” 这一主线展开培训,严格遵循 “课前交流—原理讲解—工具实操—场景迁移” 的逻辑顺序,引领教师们沉浸式感受 AI 智能体的价值。
一、课前交流:明确目标与内容
孙迎先对工作坊内容及目标进行说明。她表示,本次工作坊聚焦 “激活课堂创意”,核心是让教师掌握 AI 智能体在教学中的基础应用方法,通过体验前沿智能体产品,为教学设计注入活力,解决教学资源开发效率低、信息检索难、个性化素材制作耗时等痛点。

二、AI Agent 基本原理讲解:生活化类比解析核心
为帮助教师快速理解 “AI Agent(智能体)”,孙迎用 “智能助手响应指令并执行复杂任务” 作类比,提炼出 AI Agent 核心逻辑:能自主感知环境信息、规划任务步骤、做出决策并自动交付成果。结合教育场景,她定义:教学场景中的 AI Agent,是 “大模型大脑 + 教育场景小工具 + 可复用提示词库” 的组合,大模型负责理解教学需求,小工具负责执行任务,提示词库保障成果符合教学标准,最终实现 “技术按教学逻辑自动干活”。
三、体验前沿智能体产品:三类智能体教学实操
孙迎采用 “工具演示 + 同步实操” 模式,带领教师体验三类智能体,案例均来自真实教学场景,且提供 “知识库链接 + 提示词模板”,确保 “学完即能用”。
(一)通用场景智能体
这类智能体主打 “零代码、高适配”,适合教师快速开发教学资源。以 “中草药趣味学习网” 开发为例,教师只需从知识库中,复制包含 “导航栏、知识讲解” 等模块要求的结构化提示词,3 分钟内即可生成可扫码访问的网页。学生访问后,点击卡片能查看 “趣味讲解”,完成问答还可接收评分反馈,该功能适用于通识课、主题班会、专业课预习等场景;教师上传《短视频脚本创作》教材原文后,勾选 “含可视化图表 + 课堂互动二维码” 的需求,1 分钟内即可输出 32 页 PPT,且支持在线编辑修改,有效解决 “课件制作耗时长、版式不统一” 的痛点;以 “单词消消乐” 设计为例,教师复制包含 “网格排列、中英匹配” 等规则要求的提示词,可即时生成能手机扫码的游戏;同时支持自定义替换词库,适配课后复习、课堂互动等环节。

(二)信息检索智能体
这类智能体核心优势是 “从‘散状信息’到‘结构化成果’”。以 “上海中职设计类专业设置” 为例,通过专业信息检索工具,能快速输出专业列表、代表性院校、贯通培养路径、就业方向等内容,可直接用于新课开发论证、教学计划调整;面对教学素材整理需求,输入关键词,工具可自动筛选、分类相关素材,形成体系化教学素材包。

(三)垂直场景智能体
数据处理时,以 “学生作业统计” 为例,教师上传包含学生总名单和三次作业提交情况的表格,利用AI工具快速匹配数据,自动标注作业提交状态,并支持按班级拆分表格、生成未交作业名单,以适应学生管理和教学评价的需求。此外,通过上传数据表格,AI工具能够自动生成描述性分析报告和可视化图表,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图表风格。设计创作时,以 “教学 IP 形象设计” 为例,上传参考图片,输入 “可爱风、符合教学场景” 等提示词,几分钟内生成多版设计稿,支持导出透明 PNG 格式,可直接用于课件、班级文创、网课片头。

收束:高嬿副校长总结,肯定研修价值
在研修活动的尾声,高嬿副校长进行了深入的专业总结,指出本次研修成功地将AI技术与教学场景进行了深度融合。通过一系列案例,我们看到AI技术的应用贯穿了从课前资源开发、课中互动到课后评价的整个教学链条。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工具和模板降低教师应用AI技术的门槛。希望教师能树立 “技术服务教学” 理念,在实践中持续探索 AI 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实现 “教学焕新”。

尾声:以研促用,共探 AI 教育未来
本次研修打破 “技术培训与教学需求脱节” 痛点,以 “小而精、研而用” 的工作坊模式,让教师从 “技术旁观者” 变为 “实践参与者”。未来,浦东新区中职学校杨晓红名师基地将继续以 “AI 赋能教学创新” 为核心,开展系列专题研修,陪伴教师在 AI 时代实现从 “教学设计” 到 “学习设计” 的范式跃迁。期待与各位教师继续探索 AI 智能体的教学应用新可能!

文字:吕丽
图片:徐静 高嬿
审核:高嬿 杨晓红



